Monday, June 4, 2012

香道篇


所谓香道,就是通过眼观、手触、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,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,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,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,感悟今天,享受友情,珍爱生命,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寂静之中。香,不仅芳香养鼻、颐养身心,还可祛秽疗疾、养神养生。香道讲究静观不语,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。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,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。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。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,焚上一柱香,闭目养神,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。熏香还可以有助于提神醒脑、消除疲劳,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。
品香,这种勘验人们学识和觉知的艺术,不是仅仅要求参与者通过嗅觉辨识出各种不同香的种类,而是要达到一种闲寂、优雅的内心状态和生活方式的目标。 不少人听说香,就以为是宗教用的香,其实它只是香学中很小的范畴。




日本香道流派有100多家,最主要的是御家流和志野流御家流
开祖是三条西实隆,他也被认为是日本香道的始祖。战后,一色梨乡氏和山本霞月氏等,推戴三条西公正氏为宗家。 属于贵族流派,注重程式、气度。御家流7件火道具
银叶挟

香筷

香匙

鶯(一种别针,包香包用)

羽帚

火筷

灰押


闻香


闻香是一种考验人学识和感觉的近乎艺术的行为,要求习香者通过鼻子辨识出各种不同香的种类,它的目标是一种闲寂、优雅的内心状态和生活方式。



鉴真大师东渡,在传播佛教的同时,也给日本传入了熏香和香文化,寺院是天天都香烟弥漫,朝廷则在举行典礼时焚香。平安时代以后,香文化从寺院走向王宫贵族,他们学起“唐人”做法,经常举行“香会”进行闻香、品香。



直到今日,香道习俗仍在日本的一些地方保留着,与“茶道”、“花道” 一起构成了日本的“雅道”。



总体而言,香道分为供香(供于神佛前)、空香(焚于礼堂和室内)、玩香(多人香会)。一般我们所称的“香道”是最后一种。



组香


所谓组香,是具有特定规则的闻香仪式之一,必须使用两种以上的香。从文学的要素到一般的教养等,会采用多种多样的题材,香客们会比斗知识、联想力、智慧,非常富有游戏性。



不同的季节还会举办不同的组香香会,比如夏天是“菖蒲香”。有所谓的“春之组香”、“夏之组香”、“秋之组香”(菊合香)、“冬之组香”。



组香让香客从红尘俗世里脱身而出,进入一个静寂且趣味盎然的世界……




其它的日本火道具包括

点火道具

地敷 

香盘 

银叶 

名垂纸

香包


割香工具锯

小刀

厚刃刀


凿子

割香台 




品香


将香炉水平置于左手上,按逆时针旋转,接着用右手轻轻地蒙上,鼻子前凑,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闻。闻后还要在狭长的香笺上写下感受,能写下心得才是够级别的香客。
  如果是主客传递,则主人先闻三次,用左手将闻香炉递到身边客人的右手,走的是顺时针方向,客人也闻香三次,再传给下一位。




唐代鉴真和尚东渡,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,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品香文化。在南宋初期,日本皇室成员和贵族频频到中国来开展外交活动,带走了完整的茶道典仪,而与茶道一起东渡的就有香事。


  后来到了足利义政的东山文化时代,熏香演变成按照一定方式的“品香”风俗,逐渐形成了日本的“香道”。插花、饮茶、弈棋、熏香等生活艺术都源于中国,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绚丽多彩的篇章,在传入东瀛后,早已成为上流社会及市民阶层都乐于接受的修身养心的生活哲学。


  但今天,香道和茶道、花道这些纯粹的典雅的生活艺术,它们的面貌对于国人来说却有一种刺痛心灵的陌生感,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,那些神圣而庄严的文化传承在中国早已逝去。


我们看到,作为香道文化的学习者,日本早已将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,是一种以“乐香”为道艺的高雅艺术。


如今,改革开放已逾三十载,社会昌明,国运强盛,人心思善,正是整理恢复传统文化的大好时节,香道作为传统文化不容忽视的一枝,正亟待广大有识之士与学者的共同挖掘、整理和复兴。



不仅芳香养鼻,还可颐养身心、祛秽疗疾、养神养生。


  人类对香的喜好,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。香,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,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、通鼻、开窍、调和身心,妙用无穷。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